




11月1日下午,2024年濮院鎮(zhèn)《絲綢的生命》專題交流會在桐鄉(xiāng)市“濮川印象”社科之家舉行。浙江省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祝漢明,中國絲綢協(xié)會特邀副會長、浙江省絲綢協(xié)會會長吳金根,國際絲綢聯盟秘書長、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秘書長、杭州東方絲綢文化與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李啟正,浙江理工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國際絲綢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祝成炎,《浙江通志》副總纂、《杭州亞運志》執(zhí)行主編顏越虎,中國絲綢歷史與文化副研究員李琴生等行業(yè)專家,以及桐鄉(xiāng)市文聯、社科聯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作為本書的作者,桐鄉(xiāng)市“鄭泰和染坊”濮綢織造工藝的第四代傳承人、嘉興市濮綢織造工藝非遺傳承人馮繼延分享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歷程和感悟,并向出席交流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征求修改建議。
據了解,馮繼延從小就對栽桑養(yǎng)蠶、繅絲織造的生產場景有著深深切切的印記,對中國蠶桑絲綢的歷史、文化和技藝有執(zhí)著的探研?!督z綢的生命》一書詳細介紹了中國絲綢文化的歷史起源和發(fā)展,同時重點介紹了桐鄉(xiāng)濮綢這一絲綢產品,收錄了歷史上許多關于濮綢的典故,并且對絲織技藝,尤其是濮綢織造工藝,進行了細致的描述。
“濮綢是我國絲綢史上著名的品種之一,希望《絲綢的生命》這本書,能讓更多人對桐鄉(xiāng)濮綢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深的了解,并參與到對絲綢的傳承和保護之中。”馮繼延說。
祝漢明表示,中國的蠶桑絲織文化,對人類文明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將這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有序地撰寫編排出來,絕非一件易事。近年來,濮院致力于古鎮(zhèn)的開發(fā),如果能借此機會,把絲綢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挖掘出來,二者齊頭并進,共同傳承和發(fā)揚,定能起到更好的宣傳作用。
此外,在場的領導和行業(yè)專家還從文章內容、篇章編排、作品體裁和閱讀受眾等方面對該書提出了一系列修改和打磨的建議,旨在讓這部《絲綢的生命》更加趨于完善和專業(yè)。馮繼延表示,會認真吸納這些寶貴的意見,對初稿進行精心打磨,力求為讀者呈現一部有學術分量的蠶桑絲綢歷史文化著作,讓濮綢文化重新閃耀。
2009年9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濮綢織造技藝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啊督z綢的生命》這本書讓我們對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及桐鄉(xiāng)蠶桑文化,尤其是對濮綢這一桐鄉(xiāng)傳統(tǒng)絲織品的發(fā)展歷史和文化價值,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當前濮綢發(fā)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明確了我們要傳承發(fā)展濮綢織造技藝、實現濮綢振興的時代使命?!蓖┼l(xiāng)市委宣傳部、社科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要加強對蠶桑絲織技藝的傳承保護、活態(tài)利用和綜合開發(fā),并借助各方的力量,進一步推動地方文化研究。
(esilk.net聲明:本網登載此文旨在傳遞更多行業(yè)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