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原料生產滯后制約亞麻業(yè)發(fā)展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1-10-07 17:02:00
據紡織咨訊網消息,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沈陽麻類及韌皮纖維作物國際會議上,有關專家指出,我國纖維亞麻業(yè)生產中的最突出問題是原料生產滯后,造成生產規(guī)模與原料生產不成比例,從而嚴重制約國內纖維亞麻業(yè)發(fā)展。
據了解,我國的亞麻原料生產滯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繁種體系不健全,生產單位缺乏良種及先進技術,科研單位資金不足,
無法大量種植。我國亞麻原莖生產長時期停留在畝產250公斤的水平,比世界
發(fā)達國家如荷蘭、法國、比利時畝產500公斤低了50%左右。
二、國內長麻率低,只有11-13%,與世界17-18%的水平相差很
多;國內梳成率為45%,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低了10-15個百分點,而且
強度不高,斷頭率高,布的次點多,難以生產高支紗。
三、種植機械化程度低,沒有專門的亞麻播種機械,導致播種量大,種子損
失30%;播深不一致,密度不均致使亞麻出苗不齊,保苗率低,導致亞麻植株
高矮不齊,原莖產量低,纖維品質低,纖維的品質差;大面積生產無灌溉條件,
干旱年份植株長不起來,造成原莖產量低;還有80%以上的麻田人工收獲,成
本高,效益低,影響了種植亞麻積極性。
四、推廣技術體系不健全,栽培技術推廣慢,也是制約亞麻種植的重要因素
。黑龍江農科院所采用黑亞號優(yōu)良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良種良法結合,取得了
一系列成果,但因推廣體系不健全,或生產條件不具備種麻投入低,新技術覆蓋
面積小,致使部分麻田產量低。
專家指出,從當前我國麻類產業(yè)發(fā)展的形式看,不僅要有好品種,還要有相
適應的配套栽培技術,這樣才能實現優(yōu)質、高產、高效。我國發(fā)展亞麻種植的自
然條件非常好,只有從實際出發(fā),以兩高一優(yōu)農業(yè)為發(fā)展方向,才能把我國的亞
麻纖維真正發(fā)展起來。
據了解,我國的亞麻原料生產滯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繁種體系不健全,生產單位缺乏良種及先進技術,科研單位資金不足,
無法大量種植。我國亞麻原莖生產長時期停留在畝產250公斤的水平,比世界
發(fā)達國家如荷蘭、法國、比利時畝產500公斤低了50%左右。
二、國內長麻率低,只有11-13%,與世界17-18%的水平相差很
多;國內梳成率為45%,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低了10-15個百分點,而且
強度不高,斷頭率高,布的次點多,難以生產高支紗。
三、種植機械化程度低,沒有專門的亞麻播種機械,導致播種量大,種子損
失30%;播深不一致,密度不均致使亞麻出苗不齊,保苗率低,導致亞麻植株
高矮不齊,原莖產量低,纖維品質低,纖維的品質差;大面積生產無灌溉條件,
干旱年份植株長不起來,造成原莖產量低;還有80%以上的麻田人工收獲,成
本高,效益低,影響了種植亞麻積極性。
四、推廣技術體系不健全,栽培技術推廣慢,也是制約亞麻種植的重要因素
。黑龍江農科院所采用黑亞號優(yōu)良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良種良法結合,取得了
一系列成果,但因推廣體系不健全,或生產條件不具備種麻投入低,新技術覆蓋
面積小,致使部分麻田產量低。
專家指出,從當前我國麻類產業(yè)發(fā)展的形式看,不僅要有好品種,還要有相
適應的配套栽培技術,這樣才能實現優(yōu)質、高產、高效。我國發(fā)展亞麻種植的自
然條件非常好,只有從實際出發(fā),以兩高一優(yōu)農業(yè)為發(fā)展方向,才能把我國的亞
麻纖維真正發(fā)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