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出口擺脫疲軟之后將面臨更多國際摩擦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4-04-02 07:56:00
參加2004年全國蠶繭收烘工作會的有關專家表示,我國的絲綢出口已經基本擺脫了疲軟狀態(tài),出現(xiàn)了總體好轉的局面。但隨著出口的大幅度增加,國際絲綢市場將出現(xiàn)一個新的競爭高潮,我國絲綢產品將進入一個國際貿易摩擦的高發(fā)期。
從近幾年的絲綢出口量和出口額看,2002年我國絲綢出口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量增價跌”,而所謂的“量增”主要是由于對印度絲類和坯綢出口的大幅增加,把全國絲綢全商品出口總量拉了上去。2003年,絲綢全商品出口折絲量約7.1萬噸,同比增長10.51%。因單價下降勢頭普遍有所抑制,出口額比2002年增長9.97%,達到25.06億美元。
從各大類絲綢產品出口情況來看,2003年,絲類出口量同比增長6.52%,出口額同比下降1.97%。綢緞出口額同比增長18.17%,其中坯綢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增長了27.27%和16.64%。制成品出口額增長11.45%。
從各類絲綢產品的主銷市場看,2003年絲綢全商品出口折絲量比2002年約增加6700噸,其中對印度出口折絲量約增加2437噸,占全國絲綢全商品出口折絲量增加數(shù)的36.37%,與2002年所占79.07%的比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下降。這也就是說,對其他主銷市場出口折絲量增加了4263噸,即占絲綢全商品出口折絲量增加數(shù)的63.63%,比2002年所占21%的比重有了很大的增加。這一方面說明了印度對我國生絲出口的反傾銷措施的作用,也說明了我國出口企業(yè)面對印度市場的新情況有了理性表現(xiàn)。
從出口平均單價變化來看,在2002年全國大多數(shù)絲類產品單價都處于下降的基礎上,2003年,我國絲綢產品平均單價下降的勢頭有了明顯的抑制。雖然大部分產品單價仍處于下降中,但已顯回升,其中很多產品單價降幅已不大,或大為減小。
中國絲綢協(xié)會專家顧問陳亦慶提醒,雖然我國絲綢出口出現(xiàn)了總體向好的局面,但隨著企業(yè)進出口經營權的進一步放開,以及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的日趨臨近,國際市場競爭將出現(xiàn)一個新的高潮,我國的出口產品也將面臨更多的國際摩擦。
很多情況表明,歐美等國家對我國越來越強的競爭力表示擔憂,要求采取更強硬的措施加大對我國貿易的壓力。今年又時值美國總統(tǒng)大選,在對我國產品的進口問題上,政治因素具有較強地影響力,設限預期已影響了美國進口商的采購計劃。而且一旦美國對我國產品重新設限成功,歐盟等國家和地區(qū)也會仿效。
此外,歐盟新成員的加入,在生產、貿易等方面新的政策措施,又勢必影響其內部紡織絲綢貿易和投資格局的變化。世貿組織坎昆會議后,多邊貿易體制前景黯淡,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某些經濟矛盾加深,美、日、歐盟與有關國家的雙邊和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談判明顯升溫。這將對世界經濟貿易形成重大影響,對我國產生貿易轉移效應,從而對我國出口造成負面影響。
從近幾年的絲綢出口量和出口額看,2002年我國絲綢出口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量增價跌”,而所謂的“量增”主要是由于對印度絲類和坯綢出口的大幅增加,把全國絲綢全商品出口總量拉了上去。2003年,絲綢全商品出口折絲量約7.1萬噸,同比增長10.51%。因單價下降勢頭普遍有所抑制,出口額比2002年增長9.97%,達到25.06億美元。
從各大類絲綢產品出口情況來看,2003年,絲類出口量同比增長6.52%,出口額同比下降1.97%。綢緞出口額同比增長18.17%,其中坯綢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增長了27.27%和16.64%。制成品出口額增長11.45%。
從各類絲綢產品的主銷市場看,2003年絲綢全商品出口折絲量比2002年約增加6700噸,其中對印度出口折絲量約增加2437噸,占全國絲綢全商品出口折絲量增加數(shù)的36.37%,與2002年所占79.07%的比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下降。這也就是說,對其他主銷市場出口折絲量增加了4263噸,即占絲綢全商品出口折絲量增加數(shù)的63.63%,比2002年所占21%的比重有了很大的增加。這一方面說明了印度對我國生絲出口的反傾銷措施的作用,也說明了我國出口企業(yè)面對印度市場的新情況有了理性表現(xiàn)。
從出口平均單價變化來看,在2002年全國大多數(shù)絲類產品單價都處于下降的基礎上,2003年,我國絲綢產品平均單價下降的勢頭有了明顯的抑制。雖然大部分產品單價仍處于下降中,但已顯回升,其中很多產品單價降幅已不大,或大為減小。
中國絲綢協(xié)會專家顧問陳亦慶提醒,雖然我國絲綢出口出現(xiàn)了總體向好的局面,但隨著企業(yè)進出口經營權的進一步放開,以及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的日趨臨近,國際市場競爭將出現(xiàn)一個新的高潮,我國的出口產品也將面臨更多的國際摩擦。
很多情況表明,歐美等國家對我國越來越強的競爭力表示擔憂,要求采取更強硬的措施加大對我國貿易的壓力。今年又時值美國總統(tǒng)大選,在對我國產品的進口問題上,政治因素具有較強地影響力,設限預期已影響了美國進口商的采購計劃。而且一旦美國對我國產品重新設限成功,歐盟等國家和地區(qū)也會仿效。
此外,歐盟新成員的加入,在生產、貿易等方面新的政策措施,又勢必影響其內部紡織絲綢貿易和投資格局的變化。世貿組織坎昆會議后,多邊貿易體制前景黯淡,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某些經濟矛盾加深,美、日、歐盟與有關國家的雙邊和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談判明顯升溫。這將對世界經濟貿易形成重大影響,對我國產生貿易轉移效應,從而對我國出口造成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