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高峰會熱議兩大主題:經濟調控 境外上市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4-05-23 07:27:00
昨天(21日)上午,中國經濟高峰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有關專家就“金融創(chuàng)新、高成長企業(yè)與中國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題展開對話。此外,新加坡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等金融機構的負責人還進行現場推介,向國內企業(yè)詳細介紹境外融資渠道。
五大經濟權威對話宏觀調控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人羅伯特A·蒙代爾
中國模型不同于西方
我們不能籠統(tǒng)地說熱還是不熱,這比較困難,因為過熱有不同的解釋,首先過熱是一個比喻,對于一個科學模式來說,用一個比喻的方法來描述顯然不是很精確,也不是很準確。硬著陸、過熱都是一個比喻,硬著陸是一個飛機降落在地上,過熱就是東西燒得太熱了,這樣一說人們腦子里的觀點就有點混亂,但是最主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在需求之間出現了一個差距,而且這個差距在縮小,縮小得越來越大就導致很多地方大家感覺不舒服,也就是在能力的產出方面和實際產出方面,他們會出現一些變化。就像另外一個比喻,這車開得太快了,已經超過了最為有效的速度了,這種過高的速度就會對引擎造成過熱的影響等等。
總而言之,西方經濟學主要是在談過熱該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怎么樣來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怎么解決失業(yè)率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們談到了過熱,我們還會談到工資的上升問題,所有的經濟上升的模型。我們在不同的大學其實讀的都是同樣的一本書,不僅是中國,中國的模型是不一樣的,我們原來讀的都是西方的經濟。中國有一個不同的勞動力市場,在美國、在英國、在歐元區(qū),還有在日本都是不一樣的。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資產泡沫關乎經濟起落
實際上,銀行最怕的就是經濟在宏觀上、在總體上出現大起大落,在經濟起來的時候,誰都看到銀行的情況比較好,利益比較高,質量提高也比較快,最近幾年大家看到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每年減少3至5個百分點,看起來情況很好。一旦經濟出現大起大落,尤其在大落的情況下,就有可能有大量的不良資產暴露出來,甚至沖過來。所以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泰國、韓國、新加坡原來的數字是什么樣的呢?在風波起來之后,經濟垮下去的時候,這些數字會大幅度上升。
因此我覺得從宏觀調控的角度來講,為了防止經濟大起大落,除了要使貨幣工具都正確利用,我們特別要做的一條就是防止資產泡沫。如果有資產泡沫的時候,大家知道調整起來會比較費力氣,大家也看到日本所出現的情況。我們要盡最大努力來防止它。就中國的情況來看,或者從世界的角度來看,資產泡沫中大家最關注的還是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兩項最典型的資產。但是,在中國來講,也許情況也有不同的方面,也許泡沫沒出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上,也可能出現在制造業(yè)或者其他加工工業(yè)方面、原材料工業(yè)方面。
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
期望貨幣政策更強一些
我非常高興看到央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逐漸采取一些緊縮性的貨幣政策。當出現通貨緊縮的時候,要適當放松貨幣政策,當看到過熱的趨勢,就要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這是完全正確的事情。我認為央行的政策是對的。
從財政的角度來看,第二大杠桿是財政,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擔心,我擔心一個問題,1到4月份全國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00億元,到4月份已經把全年的事干完了。
總體來講,面對過熱的形勢,主要是央行采取一些支持性的政策。同時,我們采取把預算中已經確定的建設性支出往后推,我們可以看到,1到4月份全國基本建設支出在預算管理范圍內,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1%。
作為展望來說,就要看形勢的發(fā)展,我們期望貨幣政策更強一些,把這一輪的反低期能夠調整下去。如果貨幣政策見效比較慢,但它確實有一個滯后,如果形勢在發(fā)展,在宏觀上力度還會更大,這是對當前的一個短期形勢的看法。
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
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中國經濟硬著陸不可避免,這種說法過于悲觀,是非理性的恐懼。
首先,對于中國經濟是否出現了全面的嚴重過熱,這在學術界和政策界存在混淆。過熱這一說法被經常濫用,嚴格地來說,只有當總需求遠遠超過總供給,導致通貨膨脹的飆升以及宏觀調控內外部嚴重的失衡才能稱之為宏觀調控過熱。
我們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消費物價通貨膨脹率在今年一季度為2.8%,四月份為3.5%,這與二三年前的通貨膨脹率接近為零和負的是有天壤之別,我們好不容易擺脫了通俗的通貨膨脹的憂慮,這不應該引起驚慌失措。我們把3%至5%的通貨膨脹率只能稱為溫和的通貨膨脹,不能稱為惡性的通貨膨脹,尤其是我們在剔除高能源的商品之外,比官方公布的CPI還要低。
第一季度的GDP增長率被修正后是9.8%,速度當然非常高,但也不至于引起大驚小怪。過去25年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長率9.8%,聽起來很高,但潛在增長率大致一致。從去年到今年,產出的缺口才逐漸地缺失。所以不能說中國經濟已經嚴峻地過熱,或者比較過于高峰,大泡沫即將破滅。
中國在宏觀調控方面,一直都有很好的記錄。中國有能力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從而避免經濟的硬著陸。
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李德水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
在充分肯定我國經濟發(fā)展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我們絕不能回避矛盾。
當前經濟生活當中除了長期存在的三農和就業(yè)問題之外,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值得關注的問題。最突出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規(guī)模過大,新開工項目過多,特別是一些行業(yè)和地區(qū),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相當嚴重,貨幣信貸增長過快,由此帶來了能源和消費瓶頸的加劇和重點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
另外,要實現今年糧食的增產目標任務十分艱巨,1至4月固定增長42.8%是很高的,之所以這么高,除了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加快,國外加工業(yè)向國外轉移的客觀因素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方政府靠經營土地籌集了資金,大搞市政建設等。一些企業(yè)用相對低的成本獲得了土地,又以土地做抵押貸款,信貸投放又比較放寬。
投資需求增長過快,反過來拉動了相關領域的投資。進一步影響了整個規(guī)模的擴張。與消費相脫節(jié),就會造成經濟結構的扭曲,出現投資與消費的失衡,重工業(yè)與輕工業(yè)的失衡,資源和環(huán)境也難以承受,一旦市場發(fā)生變化,就會導致部分企業(yè)倒閉,失業(yè)增加,銀行呆壞賬增多,最終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從而對經濟發(fā)展造成巨大的破壞,恢復起來需要更長的時間,付出更大的代價。
三大交易所來京推介
●香港交易所營運副總裁霍廣文
香港是內地企業(yè)上市首選
目前有205家內地企業(yè)在香港上市,它們的交易量從2003年到現在,占香港整體成交量的49%。在內地還沒有全面開放金融證券市場的情況下,香港成了境外投資者分享內地金融繁榮的地點。
香港的證券市場具備一些優(yōu)勢,例如成熟的金融市場,完備的法規(guī),國際認可的監(jiān)管水平,符合國際標準的會計和財務準則,眾多國際性中介機構和證券公司的聚集地,以及一個其他境外交易所不能達到的理想的地理環(huán)境。因此,香港成了內地企業(yè)吸引外資的首選之地。
●倫敦證券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兼創(chuàng)業(yè)板總裁Martin Graham
倫敦適宜中國企業(yè)上市
中國企業(yè)在過去一年中,在英國成功地增長了20%的業(yè)務量,有170多家中國公司在英國投資。為什么倫敦很吸引中國的企業(yè)呢?首先倫敦的投資者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他們的投資量在世界各地的投資中占很大的比例。第二,英國的投資要比美國的投資更多地參與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第三,英國是通向歐洲的一個大門,現在很多的中國企業(yè)向歐洲出口產品,通過英國可以進一步擴展他們在歐洲的份額。我想,倫敦是中國企業(yè)投資的合適的選擇地點。
我們的創(chuàng)業(yè)板為來自全球的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另外,今年9月,我們將在香港建立起我們的分支,這樣可以以近距離的方式與中國的企業(yè)建立聯系。
●新加坡交易所總裁汪瑞典
26家中資企業(yè)去年赴新上市
新加坡交易所非常希望能夠為中國企業(yè)走向世界提供融資渠道。新加坡交易所在過去的一年里已經吸引了許多中國公司、中國企業(yè)。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總共575家,其中141家是外國企業(yè),在141家外國企業(yè)當中,有98家是中國概念股,其中有26家在最近一年里在新加坡上市。
究竟新加坡在哪些方面能夠吸引中國公司到新加坡上市?我想這與新加坡交易所的四大特點有關。
首先,新加坡是亞太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和交易中心,許多國際經濟商在新加坡設立了辦事處,2000年10月新加坡交易所和澳大利亞交易所建立了年限交易,使得澳大利亞的投資者可以直接通過澳大利亞的經濟商交易新加坡交易所的股票,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年限交易。新加坡交易所的第二個特點是提供了一個健全、透明及高效率的市場。
新加坡交易所第三大特點是奉行市場導向的上市標準,真正滿足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融資的需求。新加坡交易所的第四個特點就是交易所的工作人員盡心盡力以客戶為重,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
五大經濟權威對話宏觀調控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人羅伯特A·蒙代爾
中國模型不同于西方
我們不能籠統(tǒng)地說熱還是不熱,這比較困難,因為過熱有不同的解釋,首先過熱是一個比喻,對于一個科學模式來說,用一個比喻的方法來描述顯然不是很精確,也不是很準確。硬著陸、過熱都是一個比喻,硬著陸是一個飛機降落在地上,過熱就是東西燒得太熱了,這樣一說人們腦子里的觀點就有點混亂,但是最主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在需求之間出現了一個差距,而且這個差距在縮小,縮小得越來越大就導致很多地方大家感覺不舒服,也就是在能力的產出方面和實際產出方面,他們會出現一些變化。就像另外一個比喻,這車開得太快了,已經超過了最為有效的速度了,這種過高的速度就會對引擎造成過熱的影響等等。
總而言之,西方經濟學主要是在談過熱該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怎么樣來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怎么解決失業(yè)率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們談到了過熱,我們還會談到工資的上升問題,所有的經濟上升的模型。我們在不同的大學其實讀的都是同樣的一本書,不僅是中國,中國的模型是不一樣的,我們原來讀的都是西方的經濟。中國有一個不同的勞動力市場,在美國、在英國、在歐元區(qū),還有在日本都是不一樣的。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資產泡沫關乎經濟起落
實際上,銀行最怕的就是經濟在宏觀上、在總體上出現大起大落,在經濟起來的時候,誰都看到銀行的情況比較好,利益比較高,質量提高也比較快,最近幾年大家看到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每年減少3至5個百分點,看起來情況很好。一旦經濟出現大起大落,尤其在大落的情況下,就有可能有大量的不良資產暴露出來,甚至沖過來。所以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泰國、韓國、新加坡原來的數字是什么樣的呢?在風波起來之后,經濟垮下去的時候,這些數字會大幅度上升。
因此我覺得從宏觀調控的角度來講,為了防止經濟大起大落,除了要使貨幣工具都正確利用,我們特別要做的一條就是防止資產泡沫。如果有資產泡沫的時候,大家知道調整起來會比較費力氣,大家也看到日本所出現的情況。我們要盡最大努力來防止它。就中國的情況來看,或者從世界的角度來看,資產泡沫中大家最關注的還是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兩項最典型的資產。但是,在中國來講,也許情況也有不同的方面,也許泡沫沒出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上,也可能出現在制造業(yè)或者其他加工工業(yè)方面、原材料工業(yè)方面。
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
期望貨幣政策更強一些
我非常高興看到央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逐漸采取一些緊縮性的貨幣政策。當出現通貨緊縮的時候,要適當放松貨幣政策,當看到過熱的趨勢,就要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這是完全正確的事情。我認為央行的政策是對的。
從財政的角度來看,第二大杠桿是財政,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擔心,我擔心一個問題,1到4月份全國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00億元,到4月份已經把全年的事干完了。
總體來講,面對過熱的形勢,主要是央行采取一些支持性的政策。同時,我們采取把預算中已經確定的建設性支出往后推,我們可以看到,1到4月份全國基本建設支出在預算管理范圍內,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1%。
作為展望來說,就要看形勢的發(fā)展,我們期望貨幣政策更強一些,把這一輪的反低期能夠調整下去。如果貨幣政策見效比較慢,但它確實有一個滯后,如果形勢在發(fā)展,在宏觀上力度還會更大,這是對當前的一個短期形勢的看法。
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
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中國經濟硬著陸不可避免,這種說法過于悲觀,是非理性的恐懼。
首先,對于中國經濟是否出現了全面的嚴重過熱,這在學術界和政策界存在混淆。過熱這一說法被經常濫用,嚴格地來說,只有當總需求遠遠超過總供給,導致通貨膨脹的飆升以及宏觀調控內外部嚴重的失衡才能稱之為宏觀調控過熱。
我們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消費物價通貨膨脹率在今年一季度為2.8%,四月份為3.5%,這與二三年前的通貨膨脹率接近為零和負的是有天壤之別,我們好不容易擺脫了通俗的通貨膨脹的憂慮,這不應該引起驚慌失措。我們把3%至5%的通貨膨脹率只能稱為溫和的通貨膨脹,不能稱為惡性的通貨膨脹,尤其是我們在剔除高能源的商品之外,比官方公布的CPI還要低。
第一季度的GDP增長率被修正后是9.8%,速度當然非常高,但也不至于引起大驚小怪。過去25年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長率9.8%,聽起來很高,但潛在增長率大致一致。從去年到今年,產出的缺口才逐漸地缺失。所以不能說中國經濟已經嚴峻地過熱,或者比較過于高峰,大泡沫即將破滅。
中國在宏觀調控方面,一直都有很好的記錄。中國有能力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從而避免經濟的硬著陸。
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李德水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
在充分肯定我國經濟發(fā)展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我們絕不能回避矛盾。
當前經濟生活當中除了長期存在的三農和就業(yè)問題之外,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值得關注的問題。最突出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規(guī)模過大,新開工項目過多,特別是一些行業(yè)和地區(qū),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相當嚴重,貨幣信貸增長過快,由此帶來了能源和消費瓶頸的加劇和重點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
另外,要實現今年糧食的增產目標任務十分艱巨,1至4月固定增長42.8%是很高的,之所以這么高,除了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加快,國外加工業(yè)向國外轉移的客觀因素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方政府靠經營土地籌集了資金,大搞市政建設等。一些企業(yè)用相對低的成本獲得了土地,又以土地做抵押貸款,信貸投放又比較放寬。
投資需求增長過快,反過來拉動了相關領域的投資。進一步影響了整個規(guī)模的擴張。與消費相脫節(jié),就會造成經濟結構的扭曲,出現投資與消費的失衡,重工業(yè)與輕工業(yè)的失衡,資源和環(huán)境也難以承受,一旦市場發(fā)生變化,就會導致部分企業(yè)倒閉,失業(yè)增加,銀行呆壞賬增多,最終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從而對經濟發(fā)展造成巨大的破壞,恢復起來需要更長的時間,付出更大的代價。
三大交易所來京推介
●香港交易所營運副總裁霍廣文
香港是內地企業(yè)上市首選
目前有205家內地企業(yè)在香港上市,它們的交易量從2003年到現在,占香港整體成交量的49%。在內地還沒有全面開放金融證券市場的情況下,香港成了境外投資者分享內地金融繁榮的地點。
香港的證券市場具備一些優(yōu)勢,例如成熟的金融市場,完備的法規(guī),國際認可的監(jiān)管水平,符合國際標準的會計和財務準則,眾多國際性中介機構和證券公司的聚集地,以及一個其他境外交易所不能達到的理想的地理環(huán)境。因此,香港成了內地企業(yè)吸引外資的首選之地。
●倫敦證券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兼創(chuàng)業(yè)板總裁Martin Graham
倫敦適宜中國企業(yè)上市
中國企業(yè)在過去一年中,在英國成功地增長了20%的業(yè)務量,有170多家中國公司在英國投資。為什么倫敦很吸引中國的企業(yè)呢?首先倫敦的投資者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他們的投資量在世界各地的投資中占很大的比例。第二,英國的投資要比美國的投資更多地參與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第三,英國是通向歐洲的一個大門,現在很多的中國企業(yè)向歐洲出口產品,通過英國可以進一步擴展他們在歐洲的份額。我想,倫敦是中國企業(yè)投資的合適的選擇地點。
我們的創(chuàng)業(yè)板為來自全球的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另外,今年9月,我們將在香港建立起我們的分支,這樣可以以近距離的方式與中國的企業(yè)建立聯系。
●新加坡交易所總裁汪瑞典
26家中資企業(yè)去年赴新上市
新加坡交易所非常希望能夠為中國企業(yè)走向世界提供融資渠道。新加坡交易所在過去的一年里已經吸引了許多中國公司、中國企業(yè)。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總共575家,其中141家是外國企業(yè),在141家外國企業(yè)當中,有98家是中國概念股,其中有26家在最近一年里在新加坡上市。
究竟新加坡在哪些方面能夠吸引中國公司到新加坡上市?我想這與新加坡交易所的四大特點有關。
首先,新加坡是亞太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和交易中心,許多國際經濟商在新加坡設立了辦事處,2000年10月新加坡交易所和澳大利亞交易所建立了年限交易,使得澳大利亞的投資者可以直接通過澳大利亞的經濟商交易新加坡交易所的股票,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年限交易。新加坡交易所的第二個特點是提供了一個健全、透明及高效率的市場。
新加坡交易所第三大特點是奉行市場導向的上市標準,真正滿足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融資的需求。新加坡交易所的第四個特點就是交易所的工作人員盡心盡力以客戶為重,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