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无码网址|成人高清视频一区|52欧美日日夜夜|伊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综合|黄片在线播放中文|在线超碰av免费|久久av伊人精品|mmwww污污污|欧美 国产 变态

免費注冊
English
總部客服電話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廣西辦事處 : 13567378882 湖州辦事處 : 13957350021 繭絲公檢信息查詢
/ / / / /
油價攪得世界不安 是油荒 還是恐慌?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4-06-10 08:09:00
這一段時間,國際石油價格的漲落牽動著世界的每一根神經。6月2日,紐約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貨價格漲至每桶42.45美元。盡管在歐佩克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作出適量增產的決定后,油價有所回落,但總體而言,目前的油價仍處于海灣戰(zhàn)爭以來的歷史高位。美國一些經濟分析師和國際問題專家指出,一旦油價突破每桶45美元,新一輪石油危機將不期而至。屆時,不僅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將嚴重受阻,國際間圍繞石油資源再分配的戰(zhàn)略競爭也將再度白熱化。
與此同時,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日子也不太好過。最近一個月之內,沙特連續(xù)兩次遭受恐怖襲擊。繼西北石化工業(yè)城延布發(fā)生恐怖槍擊事件后,東海岸石油重鎮(zhèn)胡拜爾又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武裝襲擊與劫持人質事件。能源專家們警告,沙特的動蕩局勢將使國際石油市場雪上加霜。更有人斷言,動蕩不安的中東局勢引發(fā)了石油市場的驚濤駭浪;而失衡的石油市場,反過來在很大程度上攪動著世界安全的“神經”;石油恐怖主義將成為未來左右國際油價的重要因素。
是油荒,還是恐慌?
對于近期油價暴漲,國際石油界人士的分析莫衷一是。
從目前情況看,恐怖襲擊事件并未對沙特的石油輸出造成多大影響,但國際石油市場對于中東石油設施的安全卻產生了無法排解的疑問。有人甚至認為,近期的石油價格波動其實和市場供需關系不大。所謂的“油荒”根本就是杞人憂天,說到底,還是因為人們對于恐怖分子襲擊石油設施的恐慌,再加上石油期貨市場上利欲熏心的投機商推波助瀾,才將石油價格哄抬到了離譜的地步。
美國媒體也分析稱,布什政府主導的反恐戰(zhàn)爭蔓延全球,使原本在阿富汗和歐洲一些國家躲藏的“基地”組織成員失去了安全感。于是,他們紛紛聚集到沙特,企圖將攻擊目標轉向沙特這個全球最大的產油國,以擾亂世界石油供應。而隨著中東石油供應風險加大,石油期貨市場上的掮客們看到了發(fā)橫財的機會,紛紛“人為抬高”石油需求行情。今后一段時間,如果恐怖襲擊警報不能完全解除,油價將居高不下,每桶30美元的行情基本上將成為歷史。一旦產油區(qū)再有風吹草動,油價甚至還可能挑戰(zhàn)每桶45美元的警戒線。按照美聯(lián)儲主席格林斯潘的預測,如果油價果真攀升到了那一步,不僅美國經濟復蘇的步伐將放緩,全球經濟也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
中東局勢引發(fā)了石油市場的驚濤駭浪?
沙特石油安全似乎已然成為世界石油價格“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要因素。最近恐怖事件頻發(fā)的沙特東部地區(qū)堪稱世界油庫,僅大型油氣田就多達100個,世界最大的油田加瓦爾油田就坐落于此,綿延2.4萬公里的油管多暴露在荒漠戈壁之上。宰赫蘭、胡拜爾、達曼港構成了世界上著名的石化工業(yè)城市群。每年來自世界各地在此??康拇笮陀洼喍噙_4000多艘。所有這些無疑對恐怖分子構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胡拜爾恐怖事件發(fā)生后,沙特石油大臣納伊米立即表示,沙特石油生產沒有受到恐怖主義的影響,沙特有能力保護好自己的石油設施。就此,記者征求了多名沙特朋友及經濟學者的意見。他們普遍認為,目前所謂的沙特石油面臨恐怖主義威脅的提法言過其實且缺乏根據。
首先,石油工業(yè)是沙特的經濟命脈,2003年沙特石油收入達700億美元,一改多年財政赤字的頹勢,當年財政盈余120億美元。政府采取嚴密的防范措施,決不會讓石油工業(yè)這只“會下金蛋的鵝”有任何的閃失。其次,從技術上講,恐怖分子對石油設施下手絕非易事。沙特大型油田都分布在自然條件惡劣、與世隔絕的荒漠地區(qū),一般人沒有特殊的交通工具與設備根本難以接近。襲擊油田決不是幾枝槍、幾車炸藥就可以搞定的。據悉,沙特國家石油公司不僅在石油安全保障技術方面領先世界,同時建立有自己的安全保衛(wèi)隊伍。一名曾參觀過沙特東部沙巴油田的記者證實,去沙巴油田要從達曼港乘坐石油公司的專用飛機飛行30多分鐘,一路要經過廣袤的沙漠無人區(qū),而石油廠區(qū)嚴密的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堪稱一流。此外,沙特石油設施經歷了幾次戰(zhàn)爭的考驗,恐怖主義在沙特抬頭已近七八年,沙特的反恐能力也隨之不斷加強。沙特石油設施沒有遭受到任何一次恐怖襲擊即是最好的證明。恐怖分子在胡拜爾襲擊的是石油公司工作人員的辦公駐地及居住區(qū),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石油設施。外國人逃離沙特對沙特石油工業(yè)發(fā)展的影響甚微。沙特國有石油公司本國雇員占近90%。胡拜爾恐怖事件后的一項調查表明,受到高福利高工資的吸引,80%的西方高級技術人員愿意與公司續(xù)約繼續(xù)留在沙特。
因此,恐怖主義是左右目前石油價格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市場投機分子大肆炒作恐怖主義對石油市場的威脅是有意進一步抬高油價。
國際石油價格怎么定出來的
位于紐約商交所的石油期貨市場,無疑是近期油價波動的“風暴中心”。記者為此跑到人頭攢動的紐約商交所,聽了此間交易員對于油價飆升原因以及今后走向的意見。那天正好碰上歐佩克會議決定從7月1日起每天增產200萬桶,相當于將該組織生產限額提高8.5%,因此,交易所內格外忙碌,所有人都在忙著接聽電話或者在電腦屏幕上輸入交易資料,或者直接在現場交易。
然而,這個利好消息并沒有使油價下跌,相反,每桶原油的價格還急速上升了80美分?,F場一位交易員解釋稱,歐佩克的決定幾乎毫無意義,因為早在今年3月份,歐佩克曾規(guī)定每天最多生產2350萬桶,而實際上的產量至少比限額多了200萬桶,因此,許多“大客戶”認為歐佩克的新決定只是將現狀合法化,并未如他們預期的那樣繼續(xù)擴大產量,于是便紛紛出示“買入”信號。正當人們認為當日油價可能會扶搖直上時,美國能源部公布的一份報告又再次引起了市場波動。該報告證實,美國近期的石油儲備大幅上升,于是,油價指數開始下滑,7月交貨的原油最終以每桶39.28美元收盤,比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降低了1.7%。
在紐約商交所從業(yè)多年的石油交易員尼科爾森介紹稱,由于石油是非再生商品,因此不可能像服裝、食品那樣定價。從以往歷史看,油價只要在每桶20美元左右,就基本上能夠確保長期和短期的供應。但問題往往沒有那么簡單。歐佩克通過國際協(xié)商控制全球石油產量,通過增產減產,平抑油價,從而保持油價的基本穩(wěn)定。歐佩克的價格是指導價,然而,到加油站的開車族并不是直接向產油國買油,中間還隔了零售商(加油站)和大批發(fā)商(石油公司)等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說,幾乎所有的石油公司都會到石油期貨市場進行投機交易,石油期貨市場則是波濤洶涌,國際油價完全是跟著石油期貨市場的價格走勢飆升或下跌。因此,與其說他們是在向產油國購買石油,還不如說是在對石油市場的前景進行豪賭。很明顯,零售商可以在這場游戲中置身事外,而普通消費者卻不得不為投機者的非理智行為“埋單”。
當然,自“9·11”恐怖襲擊以來,原油生產中的安全成本不斷上升,也是導致油價暴漲的因素之一。產油國必須在保護輸油管道、油輪以及港口設施方面投入巨額資金,使安全成本已突破原油開采成本的20%。以伊拉克為例,原先其開采成本僅為每桶2美元多,薩達姆執(zhí)政時,基本上不需要什么安全成本,現在雖然有美英聯(lián)軍保駕,但由于面臨著“基地”組織的威脅,安全成本大幅提高。投機商目前之所以高價收購石油期貨,還是對中東石油輸出的安全性持懷疑態(tài)度。許多交易員因此分析稱,除非美國能在中東局勢上力挽狂瀾,否則,油價要恢復到每桶30美元將毫無指望。
石油從來是“政治商品”
或許有人會說,歐佩克為什么拒絕大幅度增產以平抑油價呢?事實上,歐佩克組織中的沙特就曾強烈支持增產,并多次威脅稱,即使歐佩克決定保持原有限額,沙特也要單方面增產。然而,歐佩克卻始終對增產十分謹慎,導致此事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反對增產者認為,目前的油價和產量關系不大,短期而言原油產量綽綽有余;長期而言,石油生產潛力早已大大超過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幅度。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共發(fā)現37個巨型新油田(最小的油田也可開采5億桶),總儲量超過370億桶,而同期全球石油需求總量僅為150億桶。也就是說,人類仍在“源源不斷地發(fā)現石油資源,而不是逐漸坐吃山空”。
據悉,歐佩克對增產缺乏興趣的另一個理由是擔心油價大起大落,最終導致石油市場的全面崩潰。當年油價跌落到每桶10美元以下的悲劇,至今令人毛骨悚然。一些分析家指出,大凡油價投機性暴漲后,都會在一段時間內出現暴跌,如果暴漲時立即增產,導致嚴重的供過于求,那么,其后果將比目前更為可怕。1997年至1998年,全球石油市場崩盤,歐佩克成員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美國依賴的產油國石油業(yè)前景黯淡,于是,美國不得不出手干預。當時,美國運用其在國際石油體系中的霸權地位,成功地“擺平”了歐佩克三大產油國沙特、伊朗和委內瑞拉,油價因此很快回升到每桶22—28美元的波動范圍。
然而,在此之后的石油市場波動,也與美國的外交和軍事舉措息息相關?!?·11”事件、攻打伊拉克、懷疑沙特反恐誠意以及與委內瑞拉政府交惡,使美國和全球最大產油國的關系瀕臨破裂,歐佩克和國際能源機構的合作關系也蕩然無存,而戰(zhàn)后伊拉克的混亂局面以及“基地”組織的蠢蠢欲動,也導致人們對美國掌控全球石油資源的能力產生懷疑。所謂“解鈴還需系鈴人”,要想徹底消除目前石油市場上的恐慌情緒,恐怕還得看美國能否在中東營造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石油輸出環(huán)境。說到底,只有中東安寧了,全球石油秩序才有可能高枕無憂。
華爾街一位分析師表示,石油從來就是“政治商品”,尤其今年是大選年,布什政府不可能對石油行情放任自流。在今后幾個月內,美國勢必會周旋于沙特、委內瑞拉等產油國之間,試圖在年底大選前穩(wěn)定油價。如果說,布什政府當初攻打伊拉克確實有石油戰(zhàn)略的考慮,那么,如今的局面無疑令人大失所望,因此,美國必須盡快尋找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