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經濟:新的紡織規(guī)章也許給印度與中國帶來實惠,也許不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4-09-21 07:50:00
2005年1月1日之后,西方市場將放棄幾十年的配額體制,制造商必定面臨瘋狂的出口局面,中國將對3500億美元的全球紡織與服裝市場形成壟斷的陰影籠罩在市場上方。
由于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及蜂擁而至的外國投資,中國工廠已經在世界服裝市場中占30%的比重,在紡織品市場占22%的比重。紡織服裝協(xié)議(ATC)一旦在1月終結,中國所占市場比重可能翻番。
美國全國紡織組織委員會稱,大約有80%的紡織生產將轉入中國,其代價是其他發(fā)達和發(fā)展中國家出口損失2000億美元,失業(yè)人口增加3000萬。
或許情況并非如此。
實力是貿易談判中的籌碼,配額結束之后,中國和印度將成為供應大國。但并不等于說其他國家就比以前做的差。最終要看采購商如何玩這場游戲,因為有一個因素不可能改變,即美國、歐盟和加拿大仍將保持三個主要進口大國的談判地位。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剛成立的時候,把ATC作為20年多種纖維協(xié)議(MFA)結束后的一個過渡框架引入,當時的主要進口國控制著62%的世界市場。到2002年,他們的份額增至67%,現(xiàn)在估計接近70%。
WTO規(guī)則禁止選擇性采購協(xié)議,因為選擇性采購扭曲了發(fā)展中世界最重要的收入資源之一,但因此加大了采購商對具體制造商市場份額的控制難度??刹⒎遣豢赡?。作為對配額逐步結束的回報,進口商已經得到盡量保留現(xiàn)有秩序的準許,同時他們將WTO提出的公平競技場要求視為兒戲。
截至8月31日,僅有51%的雙邊配額協(xié)議被終止,部分原因是新規(guī)章需要將全部進口商品按指定比例綜合在一起,而不像從前那樣僅僅是限制比例。這樣就允許采購商首先“綜合”那些非限制商品,從而繼續(xù)歧視高價進口商品,保護他們自己的制衣業(yè)。
ATC國家也被允許制定“特?!贝胧?,包括貿易障礙和一系列間接懲罰,如果他們相信進口給本國工業(yè)造成顯著的威脅。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時所做的兩項具體承諾給中國造成致命的缺陷,即如果中國制造商壟斷了市場,其他貿易集團的成員可以對中國采取積極的反壟斷措施。
2008年之前,如果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中國的船貨導致市場出現(xiàn)混亂,紡織業(yè)普遍采用的特別保護機制允許任何進口國采取限制措施,而北京沒有報復的權利。另一個有效期至2013年的具體產品條款,同樣是反壟斷威脅,但要求進口國家舉行公眾聽證會。
2016年之前也可以申請反傾銷制約。但特別保護機制將造成更大的威脅,尤其是如果利用這些手段來達到政治目的的時候,因為特別保護機制在整個行業(yè)以非歧視的形式出現(xiàn)。反傾銷措施的目標僅僅是個別公司。美國和歐洲制造商已經表示,他們將利用一切貿易制約手段阻止中國商品的泛濫,如果任低成本進口商品自由發(fā)展,美歐制造商將面臨公司倒閉。
美國在ATC上簽字的幾個月里,對14個WTO成員國起用24次“特別保護”行動。在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行動中,由一家棉花種植者、纖維生產者、紡紗廠以及織物制造者組成的聯(lián)盟在2003年7月申請對一系列中國商品實施臨時性限制措施。華盛頓隨后將準備于2004年對中國紡織品課稅的意圖通知WTO,而且2005年還會課稅,從而給本國的制造商和其他國家出口商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
各個進口國家都在采用限制性更強的原產地規(guī)則,大量的反傾銷行動懸而未決。歐洲制造商正游說歐盟將同樣的非關稅待遇強加給他們不愿進口的農產品,如質量控制,技術和安全標準以及健康規(guī)定。
關貿總協(xié)定(WTO的前身)的第XX條(b),允許一個進口國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而發(fā)貨人幾乎沒有追索權。政府將通過鼓勵進口商限制進口源為新政體確定參數(shù)。美國商務部在最近的國會報告中預言,2005-06年主要進口國將把出口國數(shù)量減少一半,到2010年再減少一半。
被廣泛地使用的一個機制是把雙邊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FTAs),它被作為優(yōu)先貿易的實際形式。人權組織指控華盛頓在部分區(qū)域性貿易協(xié)議中加入地方規(guī)則,作為抵制亞洲紡織品及服裝進口的非關稅壁壘。
幾年前美國與48個南撒哈拉非洲國家簽署的非洲成長與機遇法(AGOA)目的是促進使用美國面料的非洲供應商的出口,以此打擊亞洲工廠,因為亞洲工廠很少使用美國生產的高成本紗與布。這樣做的必然結果是,進口合同與政治目的捆綁在一起,對第三世界具有特別的誘惑力。1999年當非WTO成員國柬埔寨與美國簽署一項5年雙邊紡織協(xié)議時,美國告訴柬埔寨出口數(shù)量將由國家的勞動狀況來決定。1月份生效的續(xù)簽協(xié)議將在10年期內大幅降低美國的關稅。同時,柬埔寨必須在僅僅兩年時間里大幅削減纖維,紗、布、制成品以及服裝的進口關稅。
第三世界的生產者正在回擊,并且已經贏得一些顯著的勝利。其中之一就是巴西的訴訟,WTO爭議機制命令美國削減不公平的棉花補貼。但美國的市場地位非常強大,2002年美國購進35%的全球服裝出口,21%的全球紡織品出口,華盛頓有能力創(chuàng)造或破壞ATC之后的貿易環(huán)境,特別是如果美國與歐盟達成諒解。
2002年中國制造商在紡織品對美出口中所占比重僅14%,服裝比重占15%,雖然2001年北京加入世貿后出運數(shù)量大幅增加,但自ATC生效以來,這一比率一直沒有發(fā)生變化。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墨西哥在美國紡織品進口中所占比重是11%,服裝比重12%。像其他拉丁美洲國家一樣,墨西哥將從明年開始提高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因為制造商要提高效率就必須縮短交貨時間,中國商品達到美國西部市場需要三周時間,而墨西哥只需要幾天時間。
由于配額對出口商成功處罰的荒唐行為,中國將獲得意外收獲。當前,中國制造商銷售襯衣時向中間商支付的費用是菲律賓同行的三倍,是柬埔寨經紀人的四倍,僅僅因為他們的配額較多。
其他亞洲國家,如孟加拉、菲律賓、斯里蘭卡以及柬埔寨,也都具備低價勞動成本優(yōu)勢,但他們不是原料成本較高就是基礎設施不適當,不能與中國的生產力水平相配。菲律賓的生產成本高出50%,而其他國家的生產成本高出20-40%。
另一個問題是美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自1996年已經大幅減少,正如西歐、日本以及大多其他主要市場一樣,主要原因是不實用的配額體制引起供給過多。在配額時代,當美國和歐洲公司向海外轉移(主要是中國)的時候,很多中小型服裝公司成為采購國家轉包鏈的一部分,在市場縮小的時候,與ATC有關的投資對保持他們的市場份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WTO一項近期研究預言,印度和中國將在歐盟、美國及加拿大擴大市場份額,而中國將壟斷全球市場的50%。世界銀行也發(fā)布了同樣的預言。但WTO警告,印度和中國的優(yōu)勢可能低于預期。因為,接近主要市場將提高經濟意義,而商品數(shù)次越過邊境提高了關稅的限制作用。另外,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在紡織和服裝產業(yè)單位勞動成本方面正在趕上中國,而中國在設計與流行時裝領域還沒有顯示出競爭優(yōu)勢。
鑒于出口收入對亞洲經濟的重要性,此次賭注的代價特別高。孟加拉的服裝出口占總商業(yè)收入的76%,柬埔寨占85%,巴基斯坦占72%,斯里蘭卡占大約40%。發(fā)展中國家在接受新的政體時也許仍是靠投擲一次骰子來決定命運:8月份,來自47個國家的91個貿易組織呼吁WTO將配額保留到2008年,他們聲辯,許多產業(yè)尚未做好過渡期的準備。
他們不可能成功,因為決定主要市場形勢的華盛頓決定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本月,美國貿易代表通知WTO,他們將反對任何解除配額的拖延行為,并且正在準備法律指控。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2月份表現(xiàn)出的倒退立場,已經為華盛頓的優(yōu)惠進口策略奠定了基礎,即通過明顯地鼓勵其他國家的出口來限制中國的壟斷。
WTO報告稱,為了降低僅從一個國家采購的風險,美國進口商還計劃擴大與其他低成本國家的貿易關系,做他們作為中國之外地選擇,尤其是印度。2002年印度紡織品對美國出口比重僅占5%,對美國服裝出口排在前10名之外,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印度紡織產業(yè)表現(xiàn)不佳。但印度擁有與中國同樣的低成本勞動力優(yōu)勢,大型的國內貨源基地,而且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同時印度的設計能力更勝中國一籌。
上個月,北京拒絕了美國要求中國自動限制出口的請求,堅持“自由市場力“決定出口數(shù)量?,F(xiàn)在的問題是華盛頓將給中國多少自由。
由于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及蜂擁而至的外國投資,中國工廠已經在世界服裝市場中占30%的比重,在紡織品市場占22%的比重。紡織服裝協(xié)議(ATC)一旦在1月終結,中國所占市場比重可能翻番。
美國全國紡織組織委員會稱,大約有80%的紡織生產將轉入中國,其代價是其他發(fā)達和發(fā)展中國家出口損失2000億美元,失業(yè)人口增加3000萬。
或許情況并非如此。
實力是貿易談判中的籌碼,配額結束之后,中國和印度將成為供應大國。但并不等于說其他國家就比以前做的差。最終要看采購商如何玩這場游戲,因為有一個因素不可能改變,即美國、歐盟和加拿大仍將保持三個主要進口大國的談判地位。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剛成立的時候,把ATC作為20年多種纖維協(xié)議(MFA)結束后的一個過渡框架引入,當時的主要進口國控制著62%的世界市場。到2002年,他們的份額增至67%,現(xiàn)在估計接近70%。
WTO規(guī)則禁止選擇性采購協(xié)議,因為選擇性采購扭曲了發(fā)展中世界最重要的收入資源之一,但因此加大了采購商對具體制造商市場份額的控制難度??刹⒎遣豢赡?。作為對配額逐步結束的回報,進口商已經得到盡量保留現(xiàn)有秩序的準許,同時他們將WTO提出的公平競技場要求視為兒戲。
截至8月31日,僅有51%的雙邊配額協(xié)議被終止,部分原因是新規(guī)章需要將全部進口商品按指定比例綜合在一起,而不像從前那樣僅僅是限制比例。這樣就允許采購商首先“綜合”那些非限制商品,從而繼續(xù)歧視高價進口商品,保護他們自己的制衣業(yè)。
ATC國家也被允許制定“特?!贝胧?,包括貿易障礙和一系列間接懲罰,如果他們相信進口給本國工業(yè)造成顯著的威脅。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時所做的兩項具體承諾給中國造成致命的缺陷,即如果中國制造商壟斷了市場,其他貿易集團的成員可以對中國采取積極的反壟斷措施。
2008年之前,如果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中國的船貨導致市場出現(xiàn)混亂,紡織業(yè)普遍采用的特別保護機制允許任何進口國采取限制措施,而北京沒有報復的權利。另一個有效期至2013年的具體產品條款,同樣是反壟斷威脅,但要求進口國家舉行公眾聽證會。
2016年之前也可以申請反傾銷制約。但特別保護機制將造成更大的威脅,尤其是如果利用這些手段來達到政治目的的時候,因為特別保護機制在整個行業(yè)以非歧視的形式出現(xiàn)。反傾銷措施的目標僅僅是個別公司。美國和歐洲制造商已經表示,他們將利用一切貿易制約手段阻止中國商品的泛濫,如果任低成本進口商品自由發(fā)展,美歐制造商將面臨公司倒閉。
美國在ATC上簽字的幾個月里,對14個WTO成員國起用24次“特別保護”行動。在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行動中,由一家棉花種植者、纖維生產者、紡紗廠以及織物制造者組成的聯(lián)盟在2003年7月申請對一系列中國商品實施臨時性限制措施。華盛頓隨后將準備于2004年對中國紡織品課稅的意圖通知WTO,而且2005年還會課稅,從而給本國的制造商和其他國家出口商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
各個進口國家都在采用限制性更強的原產地規(guī)則,大量的反傾銷行動懸而未決。歐洲制造商正游說歐盟將同樣的非關稅待遇強加給他們不愿進口的農產品,如質量控制,技術和安全標準以及健康規(guī)定。
關貿總協(xié)定(WTO的前身)的第XX條(b),允許一個進口國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而發(fā)貨人幾乎沒有追索權。政府將通過鼓勵進口商限制進口源為新政體確定參數(shù)。美國商務部在最近的國會報告中預言,2005-06年主要進口國將把出口國數(shù)量減少一半,到2010年再減少一半。
被廣泛地使用的一個機制是把雙邊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FTAs),它被作為優(yōu)先貿易的實際形式。人權組織指控華盛頓在部分區(qū)域性貿易協(xié)議中加入地方規(guī)則,作為抵制亞洲紡織品及服裝進口的非關稅壁壘。
幾年前美國與48個南撒哈拉非洲國家簽署的非洲成長與機遇法(AGOA)目的是促進使用美國面料的非洲供應商的出口,以此打擊亞洲工廠,因為亞洲工廠很少使用美國生產的高成本紗與布。這樣做的必然結果是,進口合同與政治目的捆綁在一起,對第三世界具有特別的誘惑力。1999年當非WTO成員國柬埔寨與美國簽署一項5年雙邊紡織協(xié)議時,美國告訴柬埔寨出口數(shù)量將由國家的勞動狀況來決定。1月份生效的續(xù)簽協(xié)議將在10年期內大幅降低美國的關稅。同時,柬埔寨必須在僅僅兩年時間里大幅削減纖維,紗、布、制成品以及服裝的進口關稅。
第三世界的生產者正在回擊,并且已經贏得一些顯著的勝利。其中之一就是巴西的訴訟,WTO爭議機制命令美國削減不公平的棉花補貼。但美國的市場地位非常強大,2002年美國購進35%的全球服裝出口,21%的全球紡織品出口,華盛頓有能力創(chuàng)造或破壞ATC之后的貿易環(huán)境,特別是如果美國與歐盟達成諒解。
2002年中國制造商在紡織品對美出口中所占比重僅14%,服裝比重占15%,雖然2001年北京加入世貿后出運數(shù)量大幅增加,但自ATC生效以來,這一比率一直沒有發(fā)生變化。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墨西哥在美國紡織品進口中所占比重是11%,服裝比重12%。像其他拉丁美洲國家一樣,墨西哥將從明年開始提高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因為制造商要提高效率就必須縮短交貨時間,中國商品達到美國西部市場需要三周時間,而墨西哥只需要幾天時間。
由于配額對出口商成功處罰的荒唐行為,中國將獲得意外收獲。當前,中國制造商銷售襯衣時向中間商支付的費用是菲律賓同行的三倍,是柬埔寨經紀人的四倍,僅僅因為他們的配額較多。
其他亞洲國家,如孟加拉、菲律賓、斯里蘭卡以及柬埔寨,也都具備低價勞動成本優(yōu)勢,但他們不是原料成本較高就是基礎設施不適當,不能與中國的生產力水平相配。菲律賓的生產成本高出50%,而其他國家的生產成本高出20-40%。
另一個問題是美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自1996年已經大幅減少,正如西歐、日本以及大多其他主要市場一樣,主要原因是不實用的配額體制引起供給過多。在配額時代,當美國和歐洲公司向海外轉移(主要是中國)的時候,很多中小型服裝公司成為采購國家轉包鏈的一部分,在市場縮小的時候,與ATC有關的投資對保持他們的市場份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WTO一項近期研究預言,印度和中國將在歐盟、美國及加拿大擴大市場份額,而中國將壟斷全球市場的50%。世界銀行也發(fā)布了同樣的預言。但WTO警告,印度和中國的優(yōu)勢可能低于預期。因為,接近主要市場將提高經濟意義,而商品數(shù)次越過邊境提高了關稅的限制作用。另外,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在紡織和服裝產業(yè)單位勞動成本方面正在趕上中國,而中國在設計與流行時裝領域還沒有顯示出競爭優(yōu)勢。
鑒于出口收入對亞洲經濟的重要性,此次賭注的代價特別高。孟加拉的服裝出口占總商業(yè)收入的76%,柬埔寨占85%,巴基斯坦占72%,斯里蘭卡占大約40%。發(fā)展中國家在接受新的政體時也許仍是靠投擲一次骰子來決定命運:8月份,來自47個國家的91個貿易組織呼吁WTO將配額保留到2008年,他們聲辯,許多產業(yè)尚未做好過渡期的準備。
他們不可能成功,因為決定主要市場形勢的華盛頓決定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本月,美國貿易代表通知WTO,他們將反對任何解除配額的拖延行為,并且正在準備法律指控。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2月份表現(xiàn)出的倒退立場,已經為華盛頓的優(yōu)惠進口策略奠定了基礎,即通過明顯地鼓勵其他國家的出口來限制中國的壟斷。
WTO報告稱,為了降低僅從一個國家采購的風險,美國進口商還計劃擴大與其他低成本國家的貿易關系,做他們作為中國之外地選擇,尤其是印度。2002年印度紡織品對美國出口比重僅占5%,對美國服裝出口排在前10名之外,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印度紡織產業(yè)表現(xiàn)不佳。但印度擁有與中國同樣的低成本勞動力優(yōu)勢,大型的國內貨源基地,而且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同時印度的設計能力更勝中國一籌。
上個月,北京拒絕了美國要求中國自動限制出口的請求,堅持“自由市場力“決定出口數(shù)量?,F(xiàn)在的問題是華盛頓將給中國多少自由。
